一、地方督撫權力的加強
首先,地方督撫職位由滿人把持轉變為漢人掌握。其次,行政權力下移到地方督撫。
造成這種權力結構變化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原滿族地方官員掌握的八旗、綠營已經衰朽,代之而起的是漢族地方官僚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建立的湘、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湘、淮軍逐漸發展成為兩個地方實力集團,使軍權與地方行政權相結合,地方行政權力結構的民族成分隨之改變。
二、新疆、臺灣設省
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宣布設立新疆省。1885年10月,清政府接受醇親王奕?等人的建議,在臺灣建立行省。
三、盛京改制與東三省行政改革
1.盛京改制的內容和性質。
1875年,盛京改制的方案得到清政府的批準。其內容為:
(1)削盛京五部為兵、刑兩部,使其專管旗地官莊行政,同時裁去府尹,由盛京將軍兼管兵、刑兩部及奉天事務。
(2)在地方州縣官員選用上,破除滿漢界限,量才錄用,并將辦理地方案件之權歸于州縣,不再與城守尉等旗官會辦,從而削減了八旗組織對地方行政的管轄權限。這次盛京改制是東北地區行政由軍事統治向民政管理轉換的開始。
2.東三省行政體制改革的意義。
東三省最終廢除了旗、民分治制度,完成了由軍事統治向民政管理的轉變。這不僅有利于東北經濟的發展和滿漢交往,而且統一了行政體制,為特別地方行政改革提供了經驗。
四、省行政體制改革
1.1907年省行政體制改革的內容:
(1)督撫官署改革。
(2)省轄官署改革。
五、省以下地方行政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