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文學多元的時代
2.多元文學的發展概況
(1)現實主義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仍然是19世紀后期文學的主導潮流。后期的現實主義文學表現社會生活的范圍在擴大,更多表現為對罪惡產生根由的追問和對解決問題途徑的探尋。
①法國文學。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繼承了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的優點,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被法朗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在以《梅塘晚會》為題的小說集中,莫泊桑發表了第一篇成功的作品《羊脂球》,一舉成名。長篇以《一生》和《漂亮朋友》為代表。
中短篇小說體現了莫泊桑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首先,表現普法戰爭成為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重要題材。其次,描寫小職員的生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第三,以諾曼底農村生活為背景,描寫廣大農民的淳樸、愚昧以及悲慘處境。
②英國文學。
重要作家有梅瑞狄斯和哈代。梅瑞狄斯的《利己主義者》主要揭露貴族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
③德國文學
馮達諾被視為德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文學的真正創始人,代表作是《艾菲·布利斯特》。
④中歐和南歐文學。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小說《你往何處去》榮獲190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易卜生和比昂遜的戲劇創作帶動挪威和北歐成為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重鎮,比昂遜代表作品是《破產》。
⑤俄國文學。
俄國是19世紀后期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的國家。列夫·托爾斯泰將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契河夫是19世紀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70、8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哀傷》、《苦惱》等。
⑥美國文學。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是馬克·吐溫。
杰克·倫敦是19世紀后期美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歐·亨利是美國優秀的短篇小說家,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麥琪的禮物》、《最后一片藤葉》。
(2)自然主義文學。
自然主義在龔古爾兄弟的首倡下誕生于法國文壇。后來,左拉高舉自然主義旗幟,從而在法國掀起了自然主義文學運動。
左拉是法國著名的自然主義小說家和理論家。
左拉早年創作的小說《黛蕾絲·拉甘》是自然主義成分最明顯的一部作品。左拉長篇巨著《盧貢一馬卡爾家族》是一部包括了20部長篇小說的社會史詩。
(3)前期象征主義文學。
象征主義于19世紀70年代崛起于法國。夏爾·波德萊爾開啟了象征主義的先河,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代表詩集為《惡之花》。
象征主義代表詩人有保爾·魏爾倫、阿爾多爾·蘭波、斯蒂芬·馬拉美等。魏爾倫最成熟的作品是《無言羅曼斯》。蘭波被稱為象征派怪杰,他15歲即寫出著名詩作《元音》。馬拉美是象征派的泰斗,代表作為《牧神的午后》。
(4)唯美主義文學。
唯美主義者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法國詩人戈帶耶被公認為唯美主義的“始作誦者”。
唯美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是英國的王爾德,代表作為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
(5)巴黎公社文學。
巴黎公社文學的代表有詩人歐仁·鮑狄埃、小說作者儒勒·瓦萊斯等。鮑狄埃的詩作《國際歌》是一首格調高昂的政治抒情詩。
二、哈代
1.生平與創作
(1)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最后30年間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哈代的主要文學成就是一套以故鄉道賽特郡及其附近為背景的小說,稱“性格與環境小說”。它們包括《綠蔭下》、《遠離塵器》、《還鄉》、《卡斯特橋市長》、《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裝德》等。
(2)《遠離塵囂》表明資本主義利己主義哲學已經侵入了遠離塵囂的偏遠鄉村,宗法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正在被資產階級的生活原則所取代。
《還鄉》是哈代的重要小說,悲劇色彩已經成為通篇小說的基調。作者通過游苔莎和克林的思想和行為,表現了對傳統與現代沖突的矛盾態度。
2.《德伯家的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的代表作,小說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苔絲。苔絲具有勞動婦女的美好品質:堅強、勤勞而富于反抗性。
三、列夫·托爾斯泰
1.生平與創作
(1)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揭露了貴族生活方式對人的惡劣影響。《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長篇歷史小說。
(2)《安娜·卡列尼娜》在藝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首先,小說具有出色的心理描寫,通過“心靈的辯證法”、描寫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內心話語揭示其內心世界。其次,小說的結構獨特,謀篇布局填密嚴謹。
2.《復活》
(1)《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它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寫成的。
《復活》塑造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兩個豐滿而又復雜的形象。聶赫留朵夫是一個“H悔貴族”的典型。瑪絲洛娃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典型。
(2)《復活》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說以單線的情節線索描繪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通過聶赫留朵夫為瑪絲洛娃上訴、奔走求情,最終去西伯利亞,廣泛而深人地描寫了俄國社會,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
小說在描繪藝術畫面和人物形象時,大量使用了對比手法。小說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細致入微。
小說很重視細節的描寫,包括對人物的外貌和生活環境的描繪。這些描寫雖然著墨不多,卻使形象顯得異常鮮明。
四、易卜生
1.生平與創作
(1)易卜生是19世紀挪威杰出的戲劇家,歐洲近代戲劇的創始人,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
(2)哲理詩劇《布朗德》、《培爾·金特》表明易卜生的創作開始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
《青年同盟》是易卜生以散文體創作社會問題劇的開始。此后,他發表了一系列著名的“社會問題劇”:《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敵》。
2.《玩偶之家》
(1)《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會問題劇”,易卜生在劇中提出了許多敏感而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首先,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問題。其次,擁有特權的資產階級社會上層男性自私、虛偽的問題。第三,女性如何爭取平等權利的問題。
(2)娜拉是《玩偶之家》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女性形象。她的性格起初表現為無憂無慮、單純任性。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娜拉的形象不斷發生變化,最后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堅定、意志堅強、吃苦耐勞的女性。
從品性方面看,娜拉是一位善良、誠懇的女性。在愛情觀念上,娜拉愛情的最高理想是為所愛的人舍棄一切,甚至生命。娜拉的離家出走顯示了她堅決擺脫玩偶之家的決心。她勇敢地關閉玩偶之家的大門,是思想上自覺向男性權威的宣戰。
五、馬克·吐溫
1.生平與創作
(1)馬克·吐溫是美國19世紀中后期成就卓著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為美國文學獨立品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1865年,他寫出了第一篇幽默故事《卡列瓦拉縣馳名的跳蛙》。《競選州長》是一篇出色的諷刺美國“民主”競選的欺騙性和丑惡的短篇小說。
1873年,馬克·吐溫與小說家華納合作,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
2.《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最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小說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首先,小說表達了強烈的追求自由的理想。其次,作品反映了作者反對種族歧視的民主立場。此外,作品也反映了當時美國的一些社會現實。
(2)《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峰,集中反映了馬克·吐溫的創作特點。首先,作品出色地刻畫兒童2的心理。其次,作者將大量的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口語寫進作品,創造了一種逗異于歐洲優雅文學的語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