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工業革命和自然科學與哲學促進了現實主義文學的產生。
2.現實主義文學基本特征
(1)思想特征: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思想為基本的價值取向。
(2)藝術特征:現實主義文學強調客觀真實地反映生活,重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的描寫,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3.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
(1)法國文學。
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斯丹達爾的長篇小說《紅與黑》標志著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梅里美以中短篇小說最為著名,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高龍巴》和《卡門》。《包法利夫人》副標題是“外省風俗”,是福樓拜的代表作。小仲馬的名作《茶花女》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對婦女的躁蘭和摧殘。
(2)英國文學。
“憲章派文學”代表詩人主要有瓊斯和林頓。
英國現實主義產生了“一批杰出的小說家”,他們是狄更斯、薩克雷、勃朗特姐妹、蓋斯凱爾夫人等。薩克雷代表作《名利場》主要描寫兩個生活態度截然不同的婦女的命運。夏洛蒂·勃朗特以長篇小說《簡·愛》享譽文壇。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是一部充滿浪漫和怪誕色彩的作品。
(3)俄國文學。
①普希金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創者,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說《驛站長》開了俄國文學中描寫“小人物”形象的先河。“小人物”是19世紀俄國文學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被欺凌被侮辱者的典型。
②萊蒙托夫為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主要有《童僧》、《惡魔》、《詩人之死》等。長篇小說《當代英雄》是他的代表作。畢巧林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二個“多余人”的形象。
③果戈理繼承并發展了普希金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在40年代形成了俄國文學史上的“自然派”——俄國現實主義。
④居格涅夫是俄國的語言藝術大師,早年以短篇小說集《獵人筆記》名震文壇。
(4)其他國家文學。
格·維爾特是德國工人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工人詩人。維爾特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和最重要的詩人”。丹麥的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童話作家。
二、斯丹達爾
1.生平與創作
(1)從1821年至1830年“七月革命”前,這一時期法國文壇正發生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之爭,斯丹達爾著文為浪漫派辯護,押擊守舊的古典主義。
《拉辛與莎士比亞》被后世稱為現實主義的宣言書。代表作《紅與黑》被稱為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奠基作。長篇小說《巴馬修道院》得到巴爾扎克高度贊揚。
(2)斯丹達爾在文學發展史上最主要的貢獻是開創了現實主義的道路和杰出的心理描寫。
斯丹達爾的心理描寫是激動的心靈和外表的冷漠,內在抒情和外在“生硬”的統一。他筆下人物的激情,基本上是一種分析性的心理描寫,但又有某些現代的因素,正是這一杰出的心理描寫,他被稱為“近代小說之父”。
斯丹達爾還塑造了一些“意大利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都具有追求純潔愛情,不求虛榮,不受封建禮教束縛的特征。
2.《紅與黑》
(1)《紅與黑》描繪了王朝復辟時期激烈的政治斗爭,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
作者對侯爵府第的描寫,廣泛地展現了復辟王朝時期貴族社會的畫面。作品列神學院的種種描寫,是作者對傳統宗教及其罪惡的絕妙諷刺。作者對外省小城的描寫也很富有諷刺意味。
(2)《紅與黑》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主人公于連的形象。于連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引定的,他經歷了反抗—妥協一反抗這樣的變化。
三、巴爾扎克
1.生平與創作
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人間喜劇》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1)1829年發表的《舒昂黨人》是巴爾扎克嚴肅文學創作的開始。1829至1835年是《人間喜劇》創作的第一階段。主要作品有短篇《高布賽克》,中篇小說《蘇鎮舞會》、《夏倍上校》,長篇小說《驢皮記》、《歐也妮·葛朗臺》和《高老頭》等。
(2)1835~1842年是《人間喜劇》創作的第二階段。主要有中篇《古物陳列室》、長篇《賽查·皮羅托盛衰記》、《紐沁根銀行》、《幻滅》等。
(3)1842~1848年是巴爾扎克創作的第三階段。《貝姨》寫出了七月王朝時期資產階級的荒淫無度、道德墮落。
2.《人間喜劇》
巴爾扎克將《人間喜劇》分為三部分:“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人間喜劇》“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由于巴爾扎克在小說方面的卓越建樹,他被尊為法國現代小說之父。
3.《高老頭》
(1)《高老頭》淋漓盡致地揭露了金錢的統治作用和拜會主義的種種罪惡。
《高老頭》從不同角度寫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長過程,揭露了統治階層的卑鄙丑惡,押擊了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
(2)拉斯蒂涅是復辟時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
他是外省小貴族的子弟,不愿埋頭讀書,更不愿順著社會階梯一步步攀登,而是羨慕揮金如土的生活。他在鮑賽昂子爵夫人那里接受了社會教育的第一課,以追求一個貴婦作為踏入上流社會的鑰匙。伏脫冷給他上了第二課,伏脫冷的邪惡說教使拉斯蒂涅往社會這個名利場的泥坑深陷了一步。
伏脫冷的身份是苦役監逃犯,實際上是政客和野心家的另一種典型。他信奉的是不擇手段向上爬的原則。他的哲學體現了占統治地位的惡的觀念。
四、狄更斯
1.生平與創作
(1)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的杰出小說家,他的創作反映了19世紀英國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思想,代表了19世紀英國文學的最高成就。1837年,長篇小說《四克威克外傳》的出版,使他成為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2)狄更斯的創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①第一時期(1836~1841年),狄更斯接連發表了《匹克威克外傳》、《奧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等5部長篇小說。
②第二時期(1842~1858年),這一時期狄更斯創作了《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艱難時世》、《小杜麗》等長篇小說,以及短篇小說集《圣誕故事集》、特寫集《訪美杞記》等。《大衛·科波非爾》帶有一定的自傳性質。
③第三時期(1858~1870年),這一時期狄更斯創作了《雙城記》、《遠大前程》等長篇小說。
2.《雙城記》
(1)《雙城記》是狄更斯的代表作。梅尼特醫生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人道主義的典型。
(2)《雙城記》是部歷史小說,但處理的卻是現實問題,思想內容很深刻。作者深切地感受到當時英國社會矛盾的尖銳、貧富的懸殊,下層群眾中普遍存在著的憤滿與不滿,與大革命前的法國相類似。他擔心英國爆發像法國大革命那樣的革命,警告英國統治者提防發生類似法國大革命的悲劇。
作者雖然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必然性與正義性,卻反對革命暴力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五、果戈理
1.生平與創作
果戈理是俄國著名的戲劇家和小說家。他的創作確立并開拓了俄國“自然派”文學的新時期。
1831至1832年間,《狄康卡近鄉夜話》第一、二部的相繼出版,給果戈理帶來巨大聲譽。《夜話》包括《五月之夜》、《圣誕節前夜》、《可怕的復仇》等八部中短篇小說。
《彼得堡故事》由《涅瓦大街》、《肖像》和《狂人日記》,以及《鼻子》、《馬車》、《外套》等作品組成。
1836年發表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
2.《死魂靈》
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靈》,是“自然派”的奠基石,是一幅無情揭露農奴制社會的諷刺畫,被譽為“俄國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作品”。
《死魂靈》把一個個地主串聯起來,構成了一幅具有時代特點的俄國上流社會的群丑圖。乞乞科夫在小說的結構上起著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他帶有新興資產階級巧取豪奪、唯利是圖的本質特點。
六、陀思妥耶夫斯基
1.生平與創作
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的處女作《窮人》,發展了“小人物”主題。1864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地下室手記》,不僅是“社會哲理小說”,更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說。
1866年,他完成了長篇小說《罪與罰》和臉炙人口的中篇小說《賭徒》。在《罪與罰》之后,他發表了另外四部重要的長篇小說《白癡》、《群魔》、《少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的總結。
2.《罪與罰》
《罪與罰》是陀氏的代表作,其思想內容深刻而復雜。其中對人性的探索關系著當時尚未完全流行的社會思潮。一是關于“超人哲學”和“權力真理”等論題的探討,再就是對人的行為中“潛意識”的考察。
另外,陀氏的小說表現出強烈的“復調”色彩。
復調小說是一種小說結構樣式,是由眾多的似乎平等的聲音的對話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