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試述抗戰期間國民政府行政決策體系的新變化。
【參考答案】抗日戰爭爆發后,因戰爭需要,國民政府的行政決策體制和程序,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形成一套新的行政決策體系。
(1)決策的權力中心——國防最高委員會。抗戰前,國民政府的決策發源機關是國民黨中政會。抗戰期間,決策發源機關則是國防最高委員會,一切重大決策均由它發出。國防最高委員會的決策表面上采取委員合議制,決策源于集體,實際上更多是委員長個人決斷。因而,國防最高委員會的決策權力中心事實上不在常委會議或全體會議,而在委員長個人。
(2)決策的技術系統——中央設計局。中央設計局由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兼任總裁,并由總統遴聘黨政高級官員及著名專家組成審議會、預算委員會、設計委員會、政治計劃委員會、經濟計劃委員會和調查統計處等機構。中央設計局主持設計的機構是審議會。
(3)決策的參謀系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侍從室組成于1935年5月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成立之后。侍從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圍基本上限于軍事方面。1936年改組后,隨著蔣介石個人權利的膨脹,侍從室的權力逐漸擴大到黨、政、軍、財、文各方面。它的職權不再只是“辦事”,而是協助蔣介石將各院、部、會權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來,參與策劃機密要事,掌握高級官員考核任免,辦理蔣介石發號施令的文電,實際權力已在各院、部、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