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緣或收養關系的人們組成的長期共同生活的群體,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群體形式。
(二)家庭的特征
家庭的共同特征作過如下概括:一是至少有兩個不同性別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二是他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勞動分工;三是他們進行許多經濟交換和社會交換;四是他們共享許多事物;五是成年人與其子女之間有著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擁有某種權威,但同時又對孩子承擔保護、合作與撫育的義務,父母與子女相依為命;六是孩子之間存在著兄弟姐妹關系,共同分擔義務,相互保護,相互幫助。
二、什么是婚姻
婚姻通常是男女之間依照社會風俗或法律的規定而結為夫妻關系的一種社會制度。家庭一般是從婚姻開始的,婚姻是家庭建立的基礎。
三、家庭與婚姻的理論解釋
(一)結構一功能主義分析
功能主義者強調家庭的功能—社會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規則及經濟合作等對整個社會的福祉及平穩運行非常重要。
(二)社會沖突理論分析
社會沖突論將家庭看作生活的中心。沖突論強調,家庭中兩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競爭,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家庭成員比另一些人從家庭中的獲益要多。他們指出,家庭的歷史,同樣也是女性被男性統治的歷史。這一視角指出了家庭導致社會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緣關系如何有益于社會。沖突論者批判了父系繼嗣制、男權制。
馬克思主義者批判了資產階級家族的財產繼承制度,認為現有的家庭財產繼承制度造成了社會不平等的代際傳遞,形成了封閉的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