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學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籌劃階段
(1)選擇研究題目,有新意,要適中,可操作。
(2)初步探索,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接觸研究對象。
(3)建立研究假設,做出理論解釋,明確概念。
(4)制訂研究方案。
(5)組織工作,包括研究人員的組成和培訓,以及與協作單位的溝通等。
(二)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是依據研究方案的要求去收集資料,采用問卷調查或實地調查、文獻或口述等方法將研究方案付諸行動的階段。
(三)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的任務是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使之條理化和系統化,然后進行統計分析和思維加工,檢驗理論假設,提出新問題,最終撰寫調查報告,結束該課題的研究等。
二、社會學研究的分析類型
(一)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分類、比較,進而對某個或某類現象的性質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種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資料整理的步驟如下:
(1)資料的審查。
(2)資料的分類。
(3)資料的匯總和編輯。其基本要求為:
①應根據研究的目的、要求和客觀情況,確定合理的邏輯結構。
②匯總和編輯的資料,要完整系統,簡明集中。
③要盡可能使個案資料數量化,使分析方法和看問題角度標準化,并做好個案資料的編號。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問卷資料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礎,整理過程通常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資料的審查。
(2)資料的分類和編碼。
(3)資料的匯總。匯總的目的如下:
①初步了解數據的分布情況。
②為編制次數分布表做準備。
③為深入的統計分析做準備。
④更方便地保存調查資料。
(4)定量分析的軟件系統
現在廣泛采用的統計性軟件包是“社會科學統計程序包”(簡稱SPSS)和統計分析系統(簡稱SAS)。SPSS系統的特點是操作比較方便,統計方法比較齊全,繪制圖形、表格較方便,輸出結果比較直觀;它適合從事社會學調查的人進行數據分析處理。SAS系統具有十分完備的數據訪問、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功能,比較適合統計專業人員使用。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系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實質性的區別體現為數據化或非數據化。具體地說,兩者的不同如下:
(1)著重點不同。定性分析著重事物質的方面;定量分析著重事物量的方面。
(2)依據不同。定量分析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分析依據的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資料。
(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使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法等方法。
(4)學科基礎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為基礎;定性分析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5)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數據、模型、圖形等來表述,具有概括性和精確性的特征;定性分析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具有深入細致地反映社會現象本質的特征。乘在實際研究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互補的,經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須借助定性方法確定研究對象的性質;在進行定性分析的過程中,研究者又須借助定量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
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準確定性。這是二者的辯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