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學研究方法論的涵義
社會學方法論是關于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方法理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實求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方法,是社會學方法論的基本要求。
二、實證主義方法論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基本觀點如下:
(1)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科學法則同樣適用于研究社會現象。
(2)科學的目的在于對現象的因果性做出說明,以及在此基礎上對現象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3)提倡經驗研究和社會調查。
(4)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取向,特別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方法上盡量使研究的程序與結果合乎自然科學研究的準則。
三、人文主義方法論
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基本觀點是:
(1)強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
(2)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說明”。
(3)認為社會學研究應該立足于微觀層面,研究人類對社會現象做出的解釋以及賦予它們的意義。
四、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觀點
(1)承認客觀的社會規律。
(2)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進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3)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的歷史實踐活動,注重制約人的行動的社會物質環境。
(二)批判主義方法論的基本觀點
以法蘭克福學派為首的批判主義方法論,是以辯證的“總體分析”觀察和分析社會現實的方法理論。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斷強調社會學理論批判的、革命的性質,強調理論和理論家在改造、變革現實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反對那種旨在維護、修補現存社會結構的單純解釋性的“科學”研究和把現代工業社會的既定現實視為合法的研究方法。
五、當代社會學方法論的主要流派
(一)后實證主義
后實證主義的主要觀點是:
(1)承認理論的歷史性、多元性、發展性和相對性。
(2)承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多元性,種種方法都有合理性和局限性,研究方法因具體課題而定。
(3)強調在社會生活維度中,對數據的定量處理。
(4)強調一種“價值無涉”的研究,忽略或不重視社會學研究者的潛在假設和價值觀。
(二)新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具體的理論觀點各異:有的強調社會的生成性,有的強調實踐理性,有的強調日常生活的運作和整合。
(三)批判詮釋理論
批判詮釋理論的基本觀點是:
(1)強調反思與批判,對現存社會的不完善之處加以不斷改造。
(2)強調通過“非強制的溝通”達成共識。
(四)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的主要觀點是:
(1)反對研究主體和客體之分。
(2)反對現代科學的時空觀,反對現存的以整體觀對時空、對歷史的認識。
(3)反對現代科學的真理觀。
(4)反對表象和本質二元論,強調差異性、獨特性。
(5)反對實體論,認為社會現實是虛構的,是因人而異的,與個人精神活動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