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資本主義在最初的發展時期,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代替封建社會經濟形態,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進步,有其歷史必然性。到壟斷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日益暴露出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面,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和“自我揚棄”。發展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資本社會化和管理社會化達到了更高程度,為轉向社會主義提供了更充分的條件。
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及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然性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決定了它的歷史過渡性質。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決定的。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造就的社會化的生產力,是與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相矛盾的。
2.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這一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資本的社會化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社會化的全面發展,推動了資本關系的日益社會化,為向社會主義轉變準備了日益完備的社會經濟基礎。這樣,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也就日益成熟了。
三、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
資本主義是一種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的社會生產方式,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系還有可能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調整,從而在較長時期內能夠容納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盡管這個過程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曲折,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趨勢則是必然的歷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