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理及其屬性
1.真理和謬誤
(1)在實踐中,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有兩種情形種是主體正確地反映了客體,另一種是主體歪曲地反映了客體。正確地反映客體的認識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體的認識就是謬誤。真理與謬誤是認識運動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
(2)真理與謬誤的對立表現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真理與謬誤的相互排斥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真理與謬誤的區分具有絕對意義:是真理就不能是謬誤,是謬誤就不能是真理,真理與謬誤不能混淆。真理與謬誤的相互否定是指否定了真理必然導致謬誤,否定謬誤才可能達到真理。
(3)真理與謬誤的統一表現為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是說真理與謬誤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真理與謬誤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真理的屬性
(1)真理的客觀性。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賴于主體、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僅作為認識客體自身而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二是指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把實踐作為檢驗認識是否真理的標準,是真理的客觀性的必然要求。
(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是客觀的,又是絕對的和相對的。承認真理的客觀性,這是在真理問題上堅持了唯物論;承認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在真理問題上堅持了辯證法。任何真理都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這就是真理觀上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把握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相統一的原理,對于我們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有重要意義。正因為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絕對性,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它并以它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又因為它具有相對性,所以我們又必須在實踐中豐富它、發展它。既堅持又發展,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真理標準問題上的兩種錯誤觀點
唯心主義哲學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兩種錯誤觀點:一種是提出用偉人、圣人之言作為衡量真理的標準;另一種是實用主義哲學提出的“有用即真理”。
2.實踐標準的唯一性
(1)提出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真理論的特點,它徹底推翻了主觀真理論者在真理標準問題上的錯誤觀點。第一,檢驗真理就是要判明認識與認識對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實踐標準,把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聯系起來加以對照,從而使認識得到檢驗。第二,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2)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不否認邏輯證明在認識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承認邏輯證明的作用,并不是說邏輯證明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更不能用邏輯證明代替實踐標準。
3.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堅持了檢驗標準的客觀性,也就是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了唯物論。然而,這個標準既是確定的、絕對的,又是不確定的、相對的,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這就是在真理標準問題上堅持了辯證法。
三、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1.真理與價值的對立和統一
(1)真理與價值的對立表現為:真理體現的是認識與認識對象的關系,而價值是指客體對人需要的滿足。
(2)真理與價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統一的一面,表現在:真理能夠指導社會實踐,人們以這種實踐的成果來滿足人的需要,這就是真理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屬性;真理與正確的價值觀相一致,正確的價值觀是在真理指導下形成的。
2.真理的價值表現在真理的功能上
真理的價值突出表現為它具有指導實踐的功能,此外真理還具有再認識的功能、教育和激勵的功能。
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可以說是從國家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說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價值理念。
3.“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以說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是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恪守的根本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