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1)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是對事物的各個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具體的、豐富的、生動的;然而,它是表面的、個別的、不深刻的。感性認識分為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2)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它是對事物的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間接的、相對穩定的;理性認識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體和本質。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
(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階段,它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2)在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將二者割裂開,就會犯經驗論或唯理論的錯誤。經驗論和唯理論是實際工作中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認識論根源。
3.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持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1)感性材料必須十分豐富而不是零碎不全,必須合于實際而不是錯覺。人們是無法根據零碎不全與不符合實際的感性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理論來的。
(2)必須有正確的思維方法。必須通過思維的加工,才能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因為,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經過第二次飛躍,使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得到豐富和發展。
三、認識過程的多次反復和有限與無限的辯證統一
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是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1.認識的反復性
(1)從認識客體方面來看:其一,客觀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種矛盾構成的復雜統一體;其二,事物的矛盾有個展開和發展的過程,事物的本質有個逐漸顯露的過程;其三,人的認識受到社會歷史條件和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
(2)從認識主體方面來看,人的認識受到主體的生理因素、知識水平、生活經驗、認識能力及其立場、觀點、方法的限制。
2.認識是有限和無限的辯證統一
每個時代的個人的每一次具體的認識,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個人類無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認識,則具有無限性。整個人類認識的無限性,存在于每個時代個人的認識的有限性中,并通過無數有限性的認識而得以實現。
3.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實踐—認識—實踐的循環往復體現了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