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是揭示( )
A.客觀經濟規(guī)律
B.自然運動規(guī)律
C.環(huán)境變化規(guī)律
D.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
2.經濟體制是( )
A.經濟制度的基礎
B.經濟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
C.社會形態(tài)最基本的經濟關系
D.區(qū)分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
3.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的途徑是( )
A.生產
B.分配
C.交換
D.消費
4.歷史上最早的信用活動是( )
A.實物借貸
B.商業(yè)信用
C.貨幣借貸
D.消費信用
5.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 )
A.生產使用價值
B.生產剩余價值
C.彌補生產成本
D.滿足社會需求
6.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 )
A.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B.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C.勞動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D.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7.當代資本主義條件下相對過剩人口問題( )
A.進一步加劇
B.得到緩解
C.已經徹底解決
D.失去存在基礎
8.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是( )
A.購買階段
B.流通階段
C.銷售階段
D.生產階段
9.平均利潤是通過( )
A.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實現的
B.部門之間競爭實現的
C.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實現的
D.部門內部競爭實現的
10.利潤率是剩余價值與( )
A.可變資本的比率
B.不變資本的比率
C.生產成本的比率
D.預付總資本的比率
11.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xù)投資的勞動生產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
A.絕對地租
B.壟斷地租
C.級差地租I
D.級差地租I
12.壟斷時期與自由競爭時期相比( )
A.競爭目的相同
B.競爭范圍沒有擴展
C.競爭手段沒有變化
D.競爭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13.我國現階段的私營經濟是( )
A.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股份合作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4.市場體系中屬于商品市場的是( )
A.消費品市場
B.信息市場
C.勞動力市場
D.技術市場
15.與內涵型經濟增長內容基本一致的是( )
A.粗放型經濟增長
B.數量型經濟增長
C.集約型經濟增長
D.外延型經濟增長
16.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國民收入在( )
A.物質生產領域內分配
B.非物質生產部門內分配
C.社會管理部門內分配
D.整個社會范圍內分配
17.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反映的是( )
A.社會生產過剩
B.社會需求不足
C.社會生產不足
D.社會供求平衡
18.保障社會困難群體基本生活的制度是( )
A.社會保險
B.社會福利
C.社會救助
D.社會優(yōu)撫
19.一國政府直接限制某些進口商品的數量或金額屬于( )
A.關稅措施
B.進口配額制
C.“自愿”出口限制
D.行政手段限制出口
20.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價格進行內部交易使大量產業(yè)利益流向( )
A.資本輸出國
B.資本輸入國
C.其他國家
D.國際經濟組織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1.勞動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人的勞動
B.勞動資料
C.勞動對象
D.經濟基礎
E.生產關系
22.個別資本增大的基本形式有( )
A.資本積聚
B.資本流通
C.資本集中
D.資本循環(huán)
E.資本周轉
23.構成貨幣政策體系的有( )
A.稅收政策
B.貨幣發(fā)行政策
C.平衡財政政策
D.利率政策
E.匯率政策
24.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有( )
A.經濟增長
B.收入倍增
C.增加就業(yè)
D.穩(wěn)定物價
E.國際收支平衡
25.新殖民主義的主要表現有( )
A.采用政治和軍事手段瓜分世界領土
B.利用不等價交換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盤剝
C.以援助、貸款等方式影響發(fā)展中國家內政
D.通過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掠奪發(fā)展中國家
E.通過直接占領殖民地國家實現經濟控制和剝削
三、辨析題: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的產物。
27.年剩余價值率就是剩余價值率。
28.只有市場和政府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yōu)勢。
29.產業(yè)組織政策既能增強產業(yè)內部競爭性又能提高對外競爭力。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0.為什么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31.簡述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劃分的依據和目的。
32.簡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
33.簡述五大發(fā)展理念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用。
34.簡述發(fā)展中國家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目標。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5.試述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關系。
36.試述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