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對蔣介石“哭諫”無效的情況下,與楊虎城毅然實行“兵諫”,扣留了蔣介石,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
(2)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民族利益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并派周恩來等組成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經過與張、楊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齡、宋子文的和平談判,終于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巢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
【摘要】(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對蔣介石“哭諫”無效的情況下,與楊虎城毅然實行“兵諫”,扣留了蔣介石,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2)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民族利益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
(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對蔣介石“哭諫”無效的情況下,與楊虎城毅然實行“兵諫”,扣留了蔣介石,提出了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召開救國會議等八項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
(2)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從民族利益出發,確定促成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并派周恩來等組成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經過與張、楊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齡、宋子文的和平談判,終于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巢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
(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十年內戰的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
【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及變化,本站所提供的信息資訊僅供參考,請以教育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
自考資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