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冬之間,毛澤東通過調查研究,較早地覺察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尖銳問題,并立即著手糾正已經察覺到的問題。
(1)1958年11月,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第一次鄭州會議。他指出:“現在有一種偏向,好像共產主義越快越好。”“沒有分清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區別,不懂得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利用商品生產的作用的重要性”。他強調:搞社會主義沒有耐心是不行的。
(2)1958年11月到12月間,在武昌舉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接著又舉行了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全會通過了《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決議》批評了混淆集體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界限、否定商品生產、取消按勞分配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目前農村人民公社仍然屬于集體所有制,仍然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制度:社員個人所有的生活資料及存款,水遠歸社員所有,并可繼續經營一些家庭小副業。
(3)在1959年2、3月間召開的第二次鄭州會議制定了《關于人民公社管理體制的若干規定(草案)》。在同年3、4月間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海會議上,又制定了《關于人民公社的十八個問題》,進一步現固了武昌會議和第二次鄭州會議的糾“左”成果。
(4)總體來說,從第一次鄭州會議開始,經過八九個月糾“左”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這種糾“左”是在繼續堅持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的前提下進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