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民黨的獨裁統治
國民黨所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治。
首先,建立龐大的軍隊。其次,建立密布全國的特務系統。再次,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最后,厲行文化專制主義。
2、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社會經濟
國民黨統治時期,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優勢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經濟。
國民黨在全國的統治建立以后,官僚買辦資本劇地膨脹起來。官僚資本的壟斷活動,首先和主要的是從金融業方面開始的。官僚資本集團在壟斷金融的同時,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權,依靠雄厚的融力量,從事大規模的商業投機活動,對工業實行壟斷性的掠奪。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土會條件下艱難地生長起來的,它也就具有了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形式。第二,在民族資本中,工業資本所占的比重小,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所占的比重大。第三族資本主義工業主要是以紡織、食品等輕工業為主,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系。第四,企業規模狹小,技術設備落后,勞動生率低。第五,和外國壟斷資本、本國官僚資本以及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3、中間黨派及其社會基礎
中間黨派的社會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
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它們發動了一個改良主義運動,期望另找一條有利于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4、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其成員是一部分國民革命時期的國民黨左派和一些國民革命失敗后因為各種原因脫離共產黨組織的人士。他們一方面不甘心向國民黨反動統治妥協,不滿國民黨當局的內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錯誤地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不適合中國國情,企圖在反革命的國民黨和革命的共產黨之間另立一個新黨,走另一條“復興中國革命”的道路。他們在政治上主張進行“平民革命”,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建立各級平民政權:經濟上主張實行土地國有,實現“耕者有其田”。他們還大力策動軍事反將活動,商定武裝起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