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務派的形成
19世紀60年代,為挽救清王朝的危機,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的部分成員主張仿造西方的武器裝備,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shù),以“自強”“求富”為目標,興辦洋務。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
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綜理洋務的中央機關(guān)。上海和天津成為南北舉辦洋務的重要基地。
對洋務派興辦洋務事業(yè)的指導思想最先作出比較完整表述的是馮桂芬。
洋務派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舉辦洋務,是從近代軍用工業(yè)著手的,其首要目的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
2、洋務新政的興辦
從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yè)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興辦近代企業(yè)。
二是建立新式海陸軍。
三是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其失敗
歷史作用:
第一,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第二,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
第三,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
失敗的原因:
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
第三,洋務企業(y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清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頑固勢力的多方阻撓。
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