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現代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
(1)19世紀末20世紀初盛行非理性主義思潮如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尼來的“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以及隨后興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則為現代主義文學提供了哲學基礎與思想依據。
(2)現代主義文學的產生也有其特定的文學淵源及條件。
①它的出現是對以模仿說為基礎的西方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一個反駁。
②現代主義文學盡管以反傳統為旗幟,但它的基因卻隱含于傳統文學之中,是西方文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③在藝術領域,印象派、抽象派、象征派繪畫、音樂以及有機形式主義美學,也對現代主義文學的產生、發展有過重要影響。
2.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1)現代主義文學以表現現代社會人的異化以及現代人的孤獨感、危機感、荒誕感、悲劇感等現代意識為基本主題。
(2)在藝術方面,現代主義文學具有以下明顯特色:
①重在表現主觀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靈世界,具有濃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鮮明的主觀性、內向性、表現性特征。
②善于使用象征、意識流、荒誕等表現手法,以及神話模式進行創作,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
③大膽采用不合邏輯常規的表現方式,醉心于種種形式技巧的創新和實驗。
④現代主義文學還把“審丑”、“覽丑”作為文學創作的主要目的和內容。
3.多種文學流派的發展與主要特征
(1)后期象征主義。
①首先,后期象征主義的象征多是一種理智的象征。其次,廣泛采用象征、暗示、隱喻、聯想手法,詩作具有強烈的音樂性與視覺美感和神秘主義色彩。英國詩人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義的代表。其他重要詩人還有葉芝、瓦萊里、里爾克、波洛克、龐德等人。
②葉芝有“20世紀英語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稱。主要詩作有《茵尼斯弗利島》、《庫勒的野天鵝》、《1916年的復活節》、《駛向拜占庭》、《塔樓》等。保爾·瓦萊里是法國后期象征主義的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有詩作《舊詩集存》、《幻美集》、《海濱墓園》。
(2)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盛行于歐美的一種現代主義文學流派。表現主義在戲劇創作方面的代表是奧尼爾,小說創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此外,重要的小說家還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等。
(3)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直接脫胎于“達達主義”。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是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領袖、小說家和理論家,1982年發表超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娜佳》。除布勒東外,其他代表作家還有蘇波、阿拉貢、艾呂雅等。
(4)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馬里內蒂、法國的阿波里奈爾、俄國的馬雅可夫斯基等。馬雅可夫斯基是俄國未來主義代表詩人,其代表作是《穿褲子的云》。
(5)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有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稱的普魯斯特、喬伊斯、福克納以及沃爾夫等人。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是意識流小說大師,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多卷本小說巨著《追憶逝水年華》。
(6)存在主義。
它以存在主義哲學為基礎,以文學形式宣傳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宣揚世界荒繆、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薩特、加繆和波伏娃。
(7)荒誕派戲劇。
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尤金·尤奈斯庫、貝克特、阿達莫夫、熱奈,英國的品特和美國的阿爾比。
(8)新小說派。
新小說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和阿蘭·羅布一格里耶,前者有“新小說派之父”之稱,代表作是《佛蘭德公路》,后者是新小說派的旗手,其代表作是《窺視者》。
(9)“黑色幽默”。
約瑟夫·海勒是美國“黑色幽默”小說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條軍規》、《出事了》、《最后一幕》等多部小說。
(10)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是拉丁美洲小說創作的一個流派,代表作家有危地馬拉的阿斯圖里亞斯、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馬爾克斯代表作是《百年孤獨》。
二、艾略特
1.生平與創作
艾略特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現代主義詩人和對西方詩壇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學評論家。艾略特的創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早期創作詩作大都收集在《詩歌》、《詩集》中。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一位女士的畫像》和《小老頭》。
(2)中期創作除了他的代表作《荒原》外,還有《空心人》和一部未能寫完的詩劇《力士斯威尼》。《空心人》被認為是揭示現代人生存狀態的杰作。
(3)后期創作的主要作品是《灰星期三》和《四個四重奏》等。一般認為《灰星期三》的發表是詩人轉向宗教的標志。
2.《荒原》
(1)《荒原》采用神話模式進行創作。
《荒原》的主要思想內容和象征意義:在“荒原”與“拯救”二者之中,作者側重于對“荒原”景觀痛楚的揭示和表現,以期給渾渾噩噩生活于這一荒原世界葉的人們以振聾發費的沖擊和震撼。作品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社會的“荒原”現實和處于“荒原”之中的人們空虛頹廢、苦悶絕望的情緒;同時也體現出作者企圖從宗教中尋求出路、以飯依宗教拯救西方社會的愿望。
(2)《荒原》在藝術上也很成功。作品創造性地運用象征手法進行創作。其一,獨特的意象系列。其二,作品廣征博引,大量用典。其三,意識流手法的運用。
三、卡夫卡
1.生平與創作
弗蘭茨·卡夫卡是表現主義代表作家,現代主義小說的鼻祖。卡夫卡一生創作中成就最大的是三部未寫完的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和短篇小說《變形記》。《美國》是卡夫卡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22年創作、1929年出版的《城堡》是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許多評論家認為它也是最具“卡夫卡式”特色的一部小說。
2.《變形記》
(1)《變形記》是卡夫卡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一篇典范的表現主義小說。小說通過主人公變成甲蟲的荒誕故事,對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現象做出深刻揭示。
(2)《變形記》具有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相交融的特色。作者把荒誕的故事和真實的細節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荒誕的手法構建故事,表現人的異化主題;又以真實的細節描寫增強故事的“可信性”和藝術吸引力。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融還體現在小說一方面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作者對社會人生的理解和體悟,構建作品的意義世界。同時,也不拒斥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人物塑造、編織故事的藝術傳統。
四、薩特
1.生平與創作
薩特是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作家兼思想家。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是促使薩特成熟的第一個重要事件,而短篇小說《墻》就是敘述西班牙內戰的作品,但真正讓薩特得到普遍認可的還是《惡心》。薩特由于這部作品而被譽為“法國的卡
夫卡”,羅岡丹也成為第一個薩特式人物。
2.《禁閉》
《禁閉》是薩特的一部重要戲劇。“他人就是地獄”是這部戲劇里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臺詞。“墻”的主題在《禁閉》里仍然得到了延續。薩特設置這一幕發生在地獄里的故事,就是想通過荒誕的形式指明自由對于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指明以行動改變生存狀態的重要性。
五、貝克特
1.生平與創作
塞繆爾·貝克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都柏林。他在小說和戲劇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堪稱后現代文學的先驅者。
1942年,貝克特開始創作小說《瓦特》。1946~1950年這四年是他最多產的時期,他用法語寫作了小說《梅西埃和卡米耶》,小說“三部曲”《莫洛伊》、《馬龍之死》、《不可命名的》,劇本《自由》、《等待戈多》。
2.《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整部戲劇富有極強的象征意味,兩個流浪漢在徒勞地等待戈多,“生活”的無聊沉悶,期望等待的總是延巖他的到來,這一切都準確地概括了人類的生存狀況,即世界的荒誕與人生的痛苦,象征了現代西方人渴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無可奈何的心理。
六、加西亞·馬爾克斯
1.生平與創作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拉丁美洲“魔幻現代主義小說”最杰出的代表。1961年的長篇小說《惡時辰》仍然繼續著“革命結束以后”的主題,而真正讓馬爾克斯聲名鵲起的是他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因其成就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2.《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這部小說主要表現了“拉丁美洲的孤獨”。魔幻現實主義是這篇小說的主要藝術特色。另外,象征和暗示手法的大量運用,使這部小說的寓意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