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問題,歸根到底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存在和發展的內在要求,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管理與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任務。同時,從市場經濟運行條件的角度來看,一些私有制市場經濟主體所不愿或不能承擔的社會經濟任務,也必須由國家來完成。
(2)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總任務,是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主要目標,包括保持經濟的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的大體平衡等。
(3)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方式,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調節、控制和介入;另一個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調節與控制,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通過經濟政策的制定、經濟杠桿的運用,還可以通過計劃的指導,間接地引導私人資本按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控的主要方式。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調控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個別時候、特定情況下,還可能使用某種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直接的干預。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管理、調節和控制的對象,既包括各個微觀經濟主體,也包括作為整體的國民經濟宏觀全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樣一種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這也是國家對經濟的管理調控以經濟手段為主的具體體現。發達市場經濟中國家調節的主要是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外匯市場。國家主要通過調控這四大市場的總供求和相關的經濟指標,并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政策手段進行干預,以求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經濟的穩定和適度增長。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