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
①在復雜的矛盾體系中,各種矛盾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種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服從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規定和影響著次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主要矛盾解決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得到解決;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有制約作用,次要矛盾解決得如何,反過來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要首先抓住和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并且要注意二者的轉化,不失時機地轉移工作重點。
(2)現實意義:
主要矛盾及其轉化的原理,對于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與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由于我們黨根據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堅持了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一新的主要矛盾的形成和出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和依據。在新時代,這一主要矛盾集中體現了我們所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抓住了這一主要矛盾,我們就找到了正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的鑰匙,就牽住了解決其他矛盾的“牛鼻子”。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主要矛盾不放,在繼續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以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這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