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確定和劃分城市的標準是( )
A.城市GDP總值
B.城市人口規模
C.城市占地面積
D.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2.下列屬于城市自治組織的是( )
A.城市居民委員會
B.市基金會
C.市慈善總會
D.市工商聯
3.我國直轄市、市、市轄區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為( )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4.日本各城市普遍實行的市政體制是( )
A.市經理制
B.市長議會制
C.市議會制
D.議會市長制
5.1910年首先提出“大都市區”這一概念的國家是( )
A.英國
B.日本
C.美國
D.德國
6.下列屬于副省級市的城市是( )
A.紹興
B.貴陽
C.蘇州
D.廈門
7.我國開始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是在( )
A.20世紀50年代初
B.20世紀60年代初
C.20世紀70年代初
D.20世紀80年代初
8.下列屬于市政職能中防御職能的是( )
A.文化教育管理
B.科技發展管理
C.食品安全管理
D.城市規劃管理
9.市政職能的中心轉向城市發展的戰略規劃和公共服務的提供,這是在市政職能發展的( )
A.前工業化階段
B.工業化階段
C.后工業化階段
D.再工業化階段
10.規劃和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基本依據是城市的產業規模和( )
A.用地規模
B.人口規模
C.環境容量
D.財政實力
11.城市化的初始動力是( )
A.農業發展
B.工業化
C.第三產業的發展
D.市場化
12.不同城市的個性決定了城市規劃具有鮮明的( )
A.綜合性
B.權威性
C.地方性
D.政策性
13.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 )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14.城市基礎設施的特性中,決定其必須有償使用的是( )
A.超前性
B.公益性
C.承載性
D.生產性
15.城市公共收入的原則包括公平原則和( )
A.效益原則
B.效率原則
C.公正原則
D.平等原則
16.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私人投資方式是( )
A.公私合作
B.授予特許權
C.承包
D.專門談判投入法
17.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經費主要來源于( )
A.財政撥款
B.多方投入
C.社會辦學
D.企業融資
18.從城市公共收入的類型來看,下列屬于非稅收入的是( )
A.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
B.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C.個人所得稅
D.國內債務收入
19.按照相關規定,我國城市商業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為( )
A.40年
B.50年
C.60年
D.70年
20.首次提出“生態城市”概念的計劃是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 )
A.人與自然計劃
B.人與生態計劃
C.人與生物圈計劃
D.人與環境計劃
21.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標準中的高級標準又稱( )
A.凈化環境標準
B.健康環境標準
C.安全環境標準
D.舒適環境標準
22.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制的領導核心是( )
A.中共市委
B.市人大
C.市政府
D.市政協
23.從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類型來看,大面積停電事故的應對屬于( )
A.自然災害類公共安全管理
B.衛生防疫類公共安全管理
C.基礎設施類公共安全管理
D.環境污染類公共安全管理
24.是否運用盡可能少的成本去購買規定質和量的輸入物品,衡量的是市政績效中的( )
A.經濟性
B.效率
C.效益
D.效果
25.市政績效評估中,按照評估標準給出一個量化的分數或程度判斷,然后再把評估對象在各個指標上的分數相加,即為評估對象的最后結果。這種評估方法是( )
A.目標管理法
B.成對比較法
C.主觀評估法
D.客觀評估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6.我國城市國家機關包括( )
A.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B.市政府
C.市政協
D.市檢察院
E.市法院
27.下列屬于城市社會團體的有( )
A.市青年志愿者協會
B.市總工會
C.市共青團
D.市紅十字會
E.市婦聯
28.我國市政職能過程中,三位一體的市政控制體制包括( )
A.領導控制
B.專職控制
C.自我控制
D.前饋控制
E.反饋控制
29.市政體制的內容中,兩對基本的關系指的是( )
A.城市的政黨組織與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
B.城市的代議機構與行政機構之間的關系
C.城市的政黨組織與代議機構之間的關系
D.城市的國家機構與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
E.市級國家機構與所轄區、縣國家機構之間的關系
30.有形的城市化也稱物化的城市化,包括( )
A.人口城市化
B.非農產業城市化
C.地域城市化
D.生活方式城市化
E.精神意識城市化
31.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的沿革經歷的階段包括( )
A.20世紀70年代以GDP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戰略階段
B.20世紀80年代以GDP為主導的城市發展戰略階段
C.20世紀80年代注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城市發展戰略階段
D.20世紀90年代注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城市發展戰略階段
E.21世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城市發展戰略階段
32.城鎮體系規劃的層次一般分為( )
A.全國城鎮體系規劃
B.省域(或自治區域)城鎮體系規劃
C.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D.縣域城鎮體系規劃
E.鎮域體系規劃
33.市政績效管理信息系統的軟件要素包括( )
A.制度因素
B.試驗儀器
C.人員因素
D.技術因素
E.圖書資料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34.簡述市民參政的含義及方式。
35.簡述城市規劃的含義及特性。
36.簡述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方式和決定條件。
37.簡述城市市場管理的內容。
38.簡述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
39.簡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內容。
四、論述題:本題11分。
40.試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人口運動的基本趨勢。
五、材料分析題:本題12分。
41.近年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以深化“1+”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綜合管理改革為抓手,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先后承擔并順利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公立醫院綜合管理改革、縣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改革4個省級醫改試點工作,群眾看病就醫環境不斷改善,全民健康水平有了新提升。
打響普陀醫院“龍頭”品牌
“1+X”公共醫療衛生體系以普陀醫院為龍頭以基層門診為網點。普陀醫院包括東港院區、沈家門院區、六橫分院3個院區,實現一體化運轉。其中,東港院區占地81.6畝,開設21個病區,實際開放床位800張。
普陀醫院不僅在硬件水平上下功夫,更重視醫療質量提升該院將科研學術和人才建設有機結合,大力建設重點學科、發展新技術、強化學術研究同時,醫院還借助“聯姻借腦”工程,積極建立院院對接、院科合作、科科聯合的發展模式,與省內外知名大醫院和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加快推進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普陀。
夯實基層衛生機構“基石”
在打響普陀醫院“龍頭”品牌的同時,普陀區注重做好“X”文章,夯實基層衛生機構“基石”,加快基層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建設。
基層醫療機構是老百姓家門口的“健康衛士”,在家門口的衛生院,自己的體檢數據、病情、健康管理狀況都存在電腦上可以一一查到;老人住在偏遠的海島、鄉村,上醫院檢查不方便,社區醫院的責任醫生會定期上門服務,量血壓、測血糖,為患者提供日常健康管理建議;有慢性病在身每月上城區配藥不方便,可以到就近的衛生院檢查配藥近年來,全區全面實施“責任醫生進網格、健康服務到家庭”活動,推行全科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全人群全過程健康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有效落實,使得群眾看病更加方便。
切實發揮“1+X”最大實效
“實施‘1+X’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綜合管理改革,目的是使長期固化在公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得到有效流動,使公立醫院轉變發展方式的目標和路徑更加清晰。要切實發揮‘1+X’的實效,必須把龍頭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汪云明說。為有效推進“1+”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綜合管理改革,普陀區創新推出“海島支醫”工程,并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以優質人才流動帶動基層衛生機構發展。
普陀區“1+X”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綜合管理改革取得的成績斐然。2015年,全區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服務人次近375萬,區域就診比例同比增長7.5%,其中住院人次達2.8萬,同比增長10.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人次148.64萬,比醫改初期2010年的78萬人次增加了近一倍。
(來源:普陀:“1+X”公共醫療衛生體系綜合管理改革,浙江在線新聞網站,2016-09-09)
問題:
(1)我國城市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什么?(2分)
(2)結合普陀區的改革實踐,談談我國城市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應堅持哪些基本原則。(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