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19世紀末期,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對原有的政黨分贓制進行改革,實行“功績制”的文官制度。該法案是( )
A.“威爾遜”法案
B.“彭德爾頓”法案
C.人權法案
D.權利法案
2.威爾遜認為,在各種社會監督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權威性的是( )
A.權威專家的監督
B.行業協會的監督
C.公共輿論的監督
D.國家機關的監督
3.泰羅認為,無效的基本原因是管理方無視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的( )
A.資金
B.人力
C.資源
D.時間
4.泰羅認為,最好的管理制度的基礎是低勞動成本和( )
A.高工作效率
B.低勞動強度
C.高工資
D.低福利
5.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 )
A.組織活動理論
B.法約爾法則
C.跳板法則
D.14條管理原則
6.法約爾認為,在管理中,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來進行的是( )
A.控制
B.組織
C.指揮
D.計劃
7.被譽為“組織理論之父”的是( )
A.梅奧
B.西蒙
C.韋伯
D.古立克
8.韋伯認為,在法理型的統治中,一切權力都根源于法律和( )
A.倫理道德
B.學理解釋
C.傳統習俗
D.規章制度
9.古立克認為,通過權威進行協調的關鍵是( )
A.員工
B.領導
C.組織結構
D.管理體制
10.被譽為“公共行政學的元老”的是( )
A.泰勒
B.厄威克
C.巴納德
D.古立克
11.福萊特認為,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群體中,最基本的社會群體是( )
A.鄰里群體
B.工作群體
C.單位群體
D.社交群體
12.梅奧認為,通過理解把人從恐懼中解放出來是( )
A.發展的首要責任
B.教育的首要責任
C.家庭的首要責任
D.政府的首要責任
13.巴納德認為,決定協作行為的效力的唯一因素是( )
A.組織
B.集體
C.個人
D.社會
14.在復合性正式組織中,巴納德認為專業化的首要方面是( )
A.技能
B.目標
C.知識
D.效益
15.個人決策的最后一步是( )
A.比較
B.總結
C.選擇
D.反饋
16.里格斯將既具有融合的白光的特性,又具有衍射光的因素的行政類型稱為( )
A.融合型行政
B.衍射型行政
C.專門型行政
D.棱柱型行政
17.一個國家的行政模式基本上決定于該國的( )
A.人口結構
B.經濟結構
C.民族結構
D.社會結構
18.麥格雷戈認為,憑著發號施令已經難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因為更重要的是社交的需求和( )
A.生存的滿足
B.自我的實現
C.個性的發展
D.自尊的滿足
19.林德布洛姆指出政治過程有四種基本形態,中,選民可以按規定自由、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擇其政治領袖,各政治領袖受到控制的形態是( )
A.討價還價系統
B.多元系統
C.等級系統
D.價格系統
20.林德布洛姆將決策參與者區分為兩大類,即( )
A.直接決策者和普通公民
B.直接決策者和間接決策者
C.領袖人物和普通公民
D.領袖人物和精英人物
21.威爾達夫斯基強調,預算過程中最為至關緊要的一項手段是( )
A.簡單明了
B.注意期望
C.循序漸進
D.明確職責
22.依沃爾多所見,政治/行政兩分法的目的是讓民選官員負責制定政策、讓行政官員負責執行政策,以此分工來解決( )
A.官僚和民主之間的矛盾
B.效率和效益之間的矛盾
C.集權和分權之間的矛盾
D.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
23.“行政是人類具有高度理性的合作性的一種努力”這句話出自于( )
A.福萊特
B.林德布洛姆
C.威爾達夫斯基
D.沃爾多
24.卡斯特對管理學的主要貢獻,在于他與羅森茨韋克起提出了管理的( )
A.“權變理論”
B.“系統理論”
C.“滿意理論”
D.“彈性理論”
25.系統權變學派認為,環境與組織其他分系統之間的紐帶是( )
A.組織結構
B.信息技術
C.人員
D.目標
26.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結論之一是,資本主義經濟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經濟領域,而在于( )
A.文化傳統
B.社會結構
C.政治過程
D.官僚體制
27.首先對意識形態進行了系統的經濟分析的是( )
A.布坎南
B.卡斯特
C.巴納德
D.諾思
28.在亞當·斯密看來,國家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當于一個( )
A.“調控者”
B.“守夜人”
C.“分配者”
D.“監護人”
29.凱登認為,波紋效應具有三大影響,即時、空和( )
A.地域
B.人物
C.功能
D.結構
30.在改革方面,凱登很引人注目的獨特主張是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其中兩條腿是指( )
A.改革和穩定
B.改革和漸進
C.繼承和發展
D.改革和發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31.行政管理體系的等級制原則最大的優點在于( )
A.上令下行
B.層層授權
C.目標明確
D.管理科學
E.民主集中
32.古立克將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如何具體安排工作歸納為哪幾個途徑?( )
A.目的
B.過程
C.環境
D.人員
E.地點
33.福萊特認為,領導的類型有( )
A.群體領導
B.組織領導
C.職位領導
D.個人領導
E.功能領導
34.從結構層次看,可以把管理系統分為( )
A.心理分系統
B.協調分系統
C.作業分系統
D.戰略分系統
E.技術分系統
35.諾思認為,可以進行制度變遷的層面有( )
A.社會
B.企業
C.政府
D.集團
E.個人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相互滲透定律(福萊特)
37.非程序性決策
38.公共選擇
39.制度(諾思)
40.催化性的領導技能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梅奧認為的社會解體的原因。
42.簡述西蒙指出的用來比較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決策過程的幾個階段。
43.簡述“Y理論”對人的主要看法。
44.簡述棱柱社會的特征。
45.簡述利益集團在決策過程中的作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泰羅科學管理的局限。
47.試述經濟人模式所基于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