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根據我國《憲法》第26條的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 )
A.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B.人類環境和生態環境
C.生活環境和人工環境
D.農業環境和工業環境
2.新中國第一部關于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綜合性法律是( )
A.《憲法》
B.《環境保護法》
C.《環境保護法(試行)》
D.《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
3.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立法目的在理論上是( )
A.一元論
B.二元論
C.三元論
D.多元論
4.最早提出環境支配權理論的是( )
A.歐洲人權法院
B.美國的薩克斯教授
C.日本的律師和學者
D.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5.關于2011年頒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說法錯誤的是( )
A.是我國第一部國土空間開發規劃
B.功能區的劃分是以行政區劃為界限進行的
C.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等進行劃分
D.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
6.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受到損害時起計算,提起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是( )
A.損害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B.損害是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
C.損害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
D.發生不可抗力沒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的
8.不直接體現受益者負擔原則的制度是( )
A.排污收費制度
B.生態補償制度
C.環境許可制度
D.土地復墾制度
9.作為判斷某地域是否受到污染直接依據的環境標準是( )
A.環境質量標準
B.污染物排放標準
C.環境樣品標準
D.環境基礎標準
10.未列入我國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環境空氣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顆粒物
11.根據《水法》的規定,下列有關取水權程序的選項中錯誤的是( )
A.繳納水資源費
B.使用城市集中供水設施的城市居民具有取水權
C.向水行政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
D.申請取水許可證的主體是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
12.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海洋石油鉆井船、鉆井平臺排放殘油廢油入海造成的污染屬于( )
A.海洋工程污染
B.海岸工程污染
C.海洋傾廢污染
D.船舶污染
13.對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處罰,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限制作業時間
B.由公安機關對違反者處以罰款
C.由公安機關對違反者給予警告
D.由生態環境部門對違反者進行處罰
14.我國對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是( )
A.國務院衛生部門
B.公安部門
C.國務院生態環境部門
D.核設施主管部門
15.屬于自然保護法的是( )
A.《漁業法》
B.《野生動物保護法》
C.《水土保持法》
D.《土地管理法》
16.A發現了一種未收錄在《中國植物辭典》中的罕見植物,遂將該植物賣給一個外國的植物學家,該植物郵寄出境時被海關查扣,A的行為違反了規定( )
A.禁止出售收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B.未取得采集證采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
C.出口未定名的或新發現并有重要價值的野生植物
D.外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采集或者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7.甲乙丙丁四人是探險愛好者,到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險根據《自然保護區條例》的規定,他們不能進入的區域是( )
A.試驗區
B.緩沖區
C.生活區
D.核心區
18.根據《森林法》的規定,對于盜伐森林和其他林木的法律責任,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依法賠償損失
B.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5倍的樹木
C.拒不補種樹木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由違法者支付費用
D.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并處盜伐林木價值3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
19.《可再生能源法》中所稱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
A.風能
B.太陽能
C.水能
D.頁巖氣
20.1992年聯合國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文件和公約中不包括( )
A.《生物多樣性公約》
B.《21世紀議程》
C.《人類環境行動計劃》
D.《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21.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公民的環境保護義務主要體現為( )
A.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B.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
C.采取節儉的生活方式
D.對本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E.在生產經營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2.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包括( )
A.國家立法
B.綜合規劃
C.專項規劃
D.建設項目
E.政府宏觀決策
23.古代中國關于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的基本理念是( )
A.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B.節約使用自然資源
C.持續利用自然資源
D.確立了環境權的理念
E.用重刑懲罰破壞環境資源的行為
24.政府行使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管理權的主要內容是( )
A.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決策權
B.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許可權
C.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監督管理權
D.行政強制權與行政處罰權
E.規章制定權
25.對污染環境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我國法律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原告是( )
A.公民個人
B.法律規定的機關
C.任何的機關和組織
D.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
E.具有共同利益訴求的公民集體
26.根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的規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機構弄虛作假或者有失職行為,造成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嚴重失實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 )
A.對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分
B.由國務院生態環境部門予以通報
C.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D.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處所收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27.對國際環境習慣形成有重要影響的著名案例是( )
A.1893年“白令海海豹仲裁案”
B.1938年和1941年“特雷爾冶煉廠仲裁案”
C.1974年“核試驗案”
D.1982年“墨西哥訴美國金槍魚案”
E.2014年“澳大利亞訴日本南極捕鯨案”
28.大氣環境方面的國際條約涉及的主要領域是( )
A.氣候變化
B.臭氧層保護
C.越界大氣污染控制
D.防止荒漠化
E.危險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管制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9.簡述公眾環境權益的內容。
30.簡述我國《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31.簡述環境與資源保護行政處罰的概念與種類。
32.簡述國際環境法的一般原則。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33.論環境與資源保護規劃制度。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
34.2019年8月,A公司發生嚴重的污染物泄漏事件,大量污染物流入某河流。A公司決定自己盡快處理善后事宜。不料第二天突降大雨,河水猛漲,污染物下泄的速度大大加快。A公司見情況已無法控制,只好向當地政府報告了該事件。當地政府指示A公司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污染擴散,但未及時公布該消息。三天后,該河下游的養殖戶發現魚類大量死亡,遂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和漁業部門舉報。迫于壓力,A公司和當地政府在事發九天后,才向社會公布了發生該污染事故的信息。
問:
(1)A公司在處理突發事件過程中存在哪些違法之處?(5分)
(2)當地政府在處理突發環境事件過程中存在哪些違法之處?(5分)
35.2019年1月,被告S市公路管理局因某公路的修理項目施工導致原告的茶園受到粉塵污染。原告起訴請求賠償損失被告辯稱,被告在進行碎石公路路面改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定量的揚塵,為此被告根據法律規定采取了必要的抑制灰塵的措施。原告茶葉減產是天氣干燥等自然原因和原告疏于管理造成的結果,不能確定減產是被告施工揚塵造成的。故法院應當依法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法院審理查明,被告因道路施工揚塵導致原告租賃經營茶園的茶葉附著粉塵事實存在,原、被告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另查明,我國目前尚無建設施工揚塵排放標準。
問:
(1)本案中在沒有建設施工揚塵的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因被告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害,被告是否承擔侵權責任?為什么?(5分)
(2)本案中被告否認其施工揚塵對原告造成損失應該由誰來舉證?需要提供哪些證據證明?(5分)
(3)本案中被告對施工揚塵采取了抑塵措施,是否可以免除其侵權責任?為什么?(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