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會學這一概念的時間是( )
A.1818年
B.1828年
C.1838年
D.1848年
2.涂爾干認為,建立在社會分工和個人異質性基礎上的一種社會聯系狀態是( )
A.有機團結
B.集體團結
C.個體團結
D.機械團結
3.屬于塔爾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的是( )
A.《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
B.《社會行動的結構》
C.《波蘭農民在歐洲和美國》
D.《團伙》
4.我國最早譯介西方社會學論著的是( )
A.章太炎
B.譚嗣同
C.康有為
D.嚴復
5.抗日戰爭期間,費孝通撰寫的實地調查成果是( )
A.《祿村農田》
B.《化成鎮的基層行政》
C.《金翼》
D.《芒市邊民的擺》
6.在社會學的研究功能中,回答“為什么”的是( )
A.描述性功能
B.預測性功能
C.規范性功能
D.解釋性功能
7.人文主義方法論的基本觀點之一是( )
A.自然科學法則同樣適合研究社會現象
B.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會學研究應立足于宏觀層面
D.提倡經驗研究和社會調查
8.深入研究對象內部,以參與觀察和非結構訪問的方式收集資料,并通過這些資料進行定性分析,解釋社會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
A.個案研究
B.典型調查
C.實地研究
D.訪談調查
9.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推進泰勒對文化的定義是在(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10.文化雜交又稱為( )
A.文化沖突
B.文化融合
C.文化采借
D.文化傳播
11.人在成年以后的社會化,稱為( )
A.繼續社會化
B.再社會化
C.重新社會化
D.反向社會化
12.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意識發展階段論,好孩子階段是( )
A.第二階段
B.第三階段
C.第四階段
D.第五階段
13.根據人們獲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將社會角色劃分為( )
A.功利性角色與表現性角色
B.個人角色與群體角色
C.規定性角色與開放性角色
D.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
14.霍爾提出社會存在的個人空間有( )
A.兩種
B.三種
C.四種
D.五種
15.羅伯特·科利爾把社會資本分為( )
A.同質性社會資本和異質性社會資本
B.微觀層次的社會資本、中觀層次的社會資本、宏觀層次的社會資本
C.結構性社會資本、過程性社會資本和功能性社會資本
D.政府社會資本和民間社會資本
16.在家庭結構類型中,只有兩對或兩對以上都是異代的夫婦而沒有未婚子女的家庭屬于( )
A.核心家庭
B.聯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失獨家庭
17.最先提出內群體和外群體這兩個概念的是( )
A.庫利
B.薩姆納
C.梅約
D.海曼
18.韋伯把歷史上出現過的合法統治歸納為( )
A.三種類型
B.四種類型
C.五種類型
D.六種類型
19.在著名的霍桑實驗中逐步形成的組織管理理論是( )
A.組織行為理論
B.人際關系理論
C.科學管理理論
D.權變理論
20.根據斯梅爾瑟的價值累加理論,罷工這一集體行為的發生,常常是由于經濟不景氣企業要裁員或降薪,從而導致企業員工的憤怒,這屬于( )
A.結構性助因
B.促發性因素
C.一般化信念
D.結構性緊張
21.從個體對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將教育分為( )
A.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B.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C.權利教育和地位教育
D.地位教育和生活教育
22.在《去學校化的社會》一書中激烈批判制度化教育的學者是( )
A.布迪厄
B.保羅·威利斯
C.伊凡·伊利奇
D.帕森斯
23.霍伊特于1939年提出的人文區位學理論是( )
A.社會文化區位學理論
B.同心圓理論
C.新正統區位學理論
D.扇形理論
24.英國城市學家E.霍華德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論是( )
A.都市圈理論
B.田園城市理論
C.組合城市理論
D.城市帶理論
25.根據毛澤東撰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的分析框架,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可劃分為( )
A.四個
B.五個
C.六個
D.七個
26.在我國公共場所抽煙屬于一種( )
A.違章行為
B.違例行為
C.違規行為
D.違法行為
27.根據默頓的目標一手段適應方式類型,既放棄了社會鼓勵的目標,也拋棄了社會認可的手段,這種適應方式是( )
A.革新
B.形式主義
C.退縮主義
D.反叛
28.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象力》一書中,區分了社會問題與( )
A.公眾問題
B.自我價值
C.個人困擾
D.公共環境
29.社會解組有三種形式:無序狀態、文化沖突和( )
A.制度坍塌
B.價值崩潰
C.結構緊張
D.情感虛無
30.在我國的社會現代化歷程中,1949-1977年是( )
A.全面現代化發展期
B.現代化起步階段
C.局部現代化階段
D.全面現代化探索期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錯選、多選或少選均無分。
31.符號互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霍曼斯
B.布勞
C.科塞
D.布魯默
E.戈夫曼
32.社會實驗的不足主要是( )
A.實驗環境的人為性
B.實驗過程的反應性
C.實驗內容的重復性
D.實驗對象的有限性
E.實驗結果的適應性
33.社會結構類型包括( )
A.制度性社會結構
B.行政性社會結構
C.關系性社會結構
D.實體性社會結構
E.規范性社會結構
34.消費社會的特征有( )
A.消費成為社會的核心
B.消費水平和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張
C.消費主義盛行
D.消費反映了一定的社會關系
E.消費是一種文化
35.社會不平等的研究傳統包括( )
A.等級分析
B.身份研究
C.地位研究
D.階級分析
E.分層研究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6.簡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方法論的主要觀點。
37.簡述科層制組織的特征。
38.簡述社會網絡的特征。
39.簡述后福特主義的特征。
40.簡述社會變遷的特點。
四、材料題:本題15分。
41.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級階層在社會轉型中不斷流動發展。社會階層流動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激發了社會發展的深層活力。請聯系我國實際分析影響中國社會流動的因素與機制。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2.如何實現中國社會學本土化目標?
43.試述社會控制的適度問題。